中标政联(北京)标准化技术院 注册
中标政联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标准起草 标准立项 标准参编 标准宣贯
首页 > 新闻资讯 > 一次性卫生用品新国标实施 筑牢安全防线守护民生健康

一次性卫生用品新国标实施 筑牢安全防线守护民生健康

来源:中标政联
发布日期:2025-07-01
关键词:一次性卫生用品,新国标,微生物指标,生产过程控制,消费者权益
7 月 1 日,国家疾控局修订的强制性国家标准《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要求》(GB 15979—2024)正式实施,这是该标准自 2002 年发布以来的首次全面更新。作为与人体直接接触的高频消费品,卫生巾、纸尿裤、卫生湿巾等一次性卫生用品的安全问题备受关注。新国标通过扩大适用范围、细化卫生指标、强化过程管控,为行业划定了更严格的质量红线,也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可靠的安全保障。

一、覆盖全品类:填补 22 年监管空白

随着消费升级和技术创新,一次性卫生用品的品类不断拓展,但旧国标长期未将卫生湿巾、抗菌剂等新产品纳入规范,导致 “监管盲区”。新国标首次明确产品范围,将妇女经期卫生用品、排泄物卫生用品(不含厕所用纸)及卫生湿巾等全部纳入监管,并新增 “卫生湿巾”“抗菌剂” 等术语定义,织密了产品安全防护网。例如,卫生湿巾需满足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菌率≥90%,抗菌产品则需通过抑菌率或抑菌环检测。这一调整不仅适应了市场发展需求,更从源头消除了新产品的合规风险。

二、科学分级:微生物指标精准管控

针对不同产品的健康风险,新国标实施分级管理。以卫生巾为例,新国标将普通级产品细分为 “卫生栓(内置棉条)” 和 “其他妇女经期卫生用品”,前者因直接接触黏膜,细菌菌落总数限值从旧国标的≤200CFU/g 收紧至≤100CFU/g,真菌菌落总数从≤100CFU/g 调整为≤20CFU/g。同时,消毒级产品要求真菌 “不得检出”,并新增 pH 值、可迁移性荧光增白剂残留量等理化指标,进一步提升安全性。此外,生产过程卫生要求同步升级,如车间空气菌落总数需≤2500CFU/m³,工人手部菌落总数≤300CFU / 只手,从源头减少污染风险。

三、全链升级:倒逼行业淘汰落后产能

新国标不仅提高终端产品标准,更对生产全流程提出严格要求。在原材料环节,明确禁止使用回收料或废弃品作为原料,生产用水需符合工艺标准。检测方法的优化尤为关键:环氧乙烷残留量检测精度提升,真菌检测方法从培养法改为更灵敏的分子生物学法,高吸水材料抑菌性能试验方法首次纳入标准。“新检测方法能倒逼企业升级设备,那些依赖简陋工艺的小作坊将面临淘汰。” 上海市疾控中心专家陈红彦表示。

四、市场动态:头部企业率先达标,新旧产品过渡期明确

实施首日,高洁丝、护舒宝等头部品牌已承诺全线产品符合新国标,朵薇、她研社等新兴品牌也完成资质检测。护舒宝更宣布 7 月 1 日后生产的产品将统一使用新标签,方便消费者识别。不过,考虑到企业调整周期,旧国标产品在保质期内仍可销售。专家建议消费者优先选购标注 “GB 15979—2024” 的产品,并注意包装完整性和渠道正规性。

五、民生意义:以标准守护 “她健康” 与公共卫生

新国标的实施具有深远民生意义。对女性群体而言,卫生巾等产品的安全直接关系生理健康。此前 315 晚会曝光的 “翻新残次料” 问题,将通过新国标中 “禁用回收料”“灭菌工艺强制认证” 等条款得到根治。对婴幼儿护理领域,新国标要求婴儿用产品毒理学试验结果 “无刺激性”,并明确皮肤变态反应检测项目,为母婴健康再加码。


作为保障民生的重要基础性标准,GB 15979—2024 的实施标志着我国一次性卫生用品监管进入科学化、精细化新阶段。随着标准的落地,行业将加速洗牌,合规企业有望通过技术升级抢占市场先机,而消费者则可通过 “看标识、选品牌、查渠道” 三步法,轻松选购安全可靠的产品,共同推动 “健康中国” 建设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