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标政联(北京)标准化技术院 注册
中标政联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标准起草 标准立项 标准参编 标准宣贯
首页 > 新闻资讯 > 环保能源标准密集迭代 筑牢绿色转型技术根基

环保能源标准密集迭代 筑牢绿色转型技术根基

来源:中标政联
发布日期:2025-10-09
关键词:环保标准,能源碳达峰,减污降碳,标准迭代,地方适配
10 月以来,我国环保与能源领域标准体系迎来升级高峰:19 项国家级环保标准正式实施,能源碳达峰标准行动计划同步落地,地方特色标准精准补位,形成覆盖污染治理、低碳能源、生态保护的全链条标准网络,为绿色转型提供技术支撑。
环保标准攻坚污染治理痛点
工业废水与大气污染管控成为标准升级核心。10 月 1 日实施的《农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21523-2024)大幅收紧排放限值,其中 COD 排放浓度较旧版降低 40%,柠檬酸行业专项限值的优化使污水处理成本平均下降 15%。生态环境部同步启动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布设技术规范》修订,首次将无人机遥感数据纳入校准体系,要求城市扬尘监测点位间距加密至 500 米,解决传统监测覆盖不足的难题。
核安全领域实现标准突破,《核动力厂环境辐射防护规定》(GB6249-2025)新增小型模块化堆(单堆热功率≤300MW)防护要求,对放射性流出物浓度的管控精度提升 3 倍,并建立在线监测强制制度,为核能供热供汽等新场景筑牢安全防线。
能源标准锚定双碳目标
国家能源局《能源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提升行动计划》明确,2025 年前完成光伏、风电、储能等 12 个领域标准体系构建。10 月实施的新能源消纳标准要求分布式电站年自发自用电量占比不低于 60%,配套分表计量规则推动市场化交易规范化。在核电领域,新标准将 “供汽供热” 用途核动力厂纳入监管,拓展了清洁能源应用场景。
地方层面形成特色补充:北京市发布《湿地碳汇计量监测技术规范》,建立包含植被固碳、土壤储碳的全要素核算模型;陕西省出台煤矿绿色开采标准,要求矿井水资源回收率不低于 90%,推动传统能源与生态保护协同发展。
减污降碳标准协同发力
标准体系加速实现 “环保 - 能源” 跨界融合。《工业废水电化学处理技术规范》将能耗指标纳入污染治理评价,要求处理单位废水电耗较传统工艺降低 20% 以上。能源领域的构网型储能标准与环保领域的碳足迹核算标准实现数据互通,为新能源项目提供 “减排效果 - 能源效率” 双重评估依据。
生态环境部数据显示,10 月实施的环保能源标准已带动钢铁、农药等行业完成超低排放改造超 3000 万吨产能。“标准迭代正从‘单一管控’转向‘系统治理’,为新质生产力注入绿色动能。”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