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标政联(北京)标准化技术院 注册
中标政联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标准起草 标准立项 标准参编 标准宣贯
首页 > 新闻资讯 > 环保标准体系加速迭代 32 项新规筑牢绿色发展底线​

环保标准体系加速迭代 32 项新规筑牢绿色发展底线​

来源:中标政联
发布日期:2025-09-29
关键词:国家计量技术规范,直流电能计量,生物样本检测,量值溯源,新质生产力
9 月以来,我国环保领域标准体系建设迎来密集推进期:生态环境部 9 月 30 日公开征求 11 项国家标准意见,9 月 19 日国务院新闻发布会披露已完成 32 项排放标准制修订,地方层面亦同步出台特色规范,形成覆盖大气、固废、生态监测等领域的全链条标准网络。
国家标准攻坚 “卡脖子” 领域
此次征求意见的 11 项国标中,扬尘与船舶污染管控成为重点。《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布设技术规范》首次将无人机遥感监测数据纳入校准体系,要求扬尘监测点位间距加密至 500 米,解决了传统人工采样时效性不足的难题。针对船舶排气污染,新规明确内河船舶烟度限值较现行标准收紧 30%,并配套出台《船舶排气烟度检测方法》,实现从 “管排放” 到 “可监测” 的闭环管理。
固废处理领域的标准突破同样显著。9 月实施的《磷石膏利用和无害化贮存污染控制技术规范》(HJ 1415—2025),首次规定磷石膏农用的重金属限值(铅≤50mg/kg),推动年产生量超 7000 万吨的工业固废资源化利用。而《核设施退役场址土壤中残留放射性可接受水平》(GB 45437—2025)的落地,填补了核污染场地修复标准空白。
地方标准精准衔接区域需求
在国家标准框架下,地方特色标准持续补充。新疆近期发布的 8 项地方标准中,《干旱区生物多样性遥感调查技术规范》创新性将胡杨、梭梭等特有物种纳入监测指标,解决了西北荒漠生态评估无标可依的问题。生态环境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地方标准与国标形成 “共性约束 + 个性适配” 的互补格局,今年已新增地方环保标准超 60 项。
减污降碳标准协同发力
标准体系正加速向 “双碳” 目标倾斜。9 月披露的《加快构建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工作方案》明确,2025 年前实现火电、钢铁等重点行业碳排放核算标准全覆盖。目前电解铝、水泥行业核算指南已完成意见征求,配套的《产品碳足迹量化要求和指南》即将发布,推动环保标准与碳管理体系深度衔接。
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指出,32 项标准的制修订已带动 1.98 亿吨焦化产能完成超低排放改造,“标准升级正在成为传统产业绿色转型的‘催化剂’”。下一步将重点攻克 VOCs 治理、新污染物监测等领域标准,2026 年前建成与新质生产力相适配的环保标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