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为进一步保障消费者的出行安全,规范电动自行车行业发展,新版《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 17761—2024)正式发布,并将于今年 9 月 1 日起正式实施,替代旧版标准(GB 17761—2018)。此次标准升级在多个关键领域做出重要调整,引发广泛关注。
新标准重点强化了电动自行车的防火阻燃性能。规定与电池直接接触的非金属材料、电气回路等关键部件必须具备更高的阻燃性能,同时明确车辆使用塑料的总质量不得超过整车质量的 5.5%。这一举措旨在降低因电气故障等引发火灾的风险,减少火灾发生时有毒气体的释放,最大程度保障消费者的生命财产安全。
在动力系统方面,新标准对电动机性能提出了更严格要求,增加了低速运行转矩、空载反电动势等指标,确保电动机在输入电压达到最大时车速也无法超过 25km/h,从技术层面防止车辆超速。此外,针对私自改装导致的安全隐患,新规完善了电池组、控制器、限速器的防篡改设计,并增加了 6 类防篡改检查方法示例,推进 “一车一池一充一码”,落实互认协同功能,有效提升车辆的安全性和合规性。
制动性能的提升也是此次标准升级的一大亮点。新标准减小了车辆的最大制动距离,使制动系统更加可靠,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帮助骑行者更快停车,显著降低碰撞事故发生的风险。同时,使用铅酸蓄电池的电动自行车整车质量上限从 55kg 提升至 63kg,为车辆设计和电池选型提供了更多空间,有助于增加续航里程,满足消费者的日常使用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新标准要求电动自行车具备北斗定位、通信与动态安全监测功能,方便用户实时掌握车辆位置和关键安全信息,一旦发生车辆被盗、电池温度异常或电压过高等情况,可及时提醒用户处置。对于非经营性用途的电动自行车,消费者在购买时可自主选择是否保留北斗定位模块。此外,新标准不再强制要求所有车型均安装脚踏骑行装置,同时鼓励安装后视镜,进一步提升了车辆的实用性和行驶安全性。
为确保新标准的顺利实施,相关部门为企业设置了 8 个月的生产过渡期,在 2025 年 8 月 31 日及之前,企业可自主选择按照旧标准或新标准进行生产。2025 年 9 月 1 日之后,所有新生产的电动自行车必须符合新标准要求。同时,给予旧标准车辆 3 个月的销售过渡期,2025 年 12 月 1 日起,所有在售电动自行车产品均需满足新标准规定。消费者已购买的不符合新标准的车辆不会被强制淘汰,各地政府将根据实际情况,通过以旧换新等政策,加速车辆的更新换代。
此次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的升级,是提升产品本质安全水平、保障消费者权益的重要举措。随着新标准的实施,电动自行车行业将迎来新一轮的技术革新与产业升级,为广大消费者提供更加安全、便捷、高效的出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