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标政联(北京)标准化技术院 注册
中标政联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标准起草 标准立项 标准参编 标准宣贯
首页 > 新闻资讯 > 《住宅项目规范》5 月起实施,“好房子” 有了 “硬杠杠”

《住宅项目规范》5 月起实施,“好房子” 有了 “硬杠杠”

来源:中标政联
发布日期:2025-05-22
关键词:住宅项目规范,层高,电梯,隔声,适老化
住宅建设的最新国家标准已正式出炉,于 5 月 1 日起实施!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的《住宅项目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对新建住宅一系列指标明确了底线要求,从空间、适老化、隔声等多个方面提升居住品质,意味着将有更多 “好房子” 出现在我们身边。
新建住宅建筑层高不低于 3 米,4 层及以上住宅设置电梯
住宅空间大小极大影响着住户居住体验。新出台的《规范》提升了住宅空间标准,以增强居住舒适性。在住宅 “身高” 方面,《规范》规定新建住宅层高不低于 3 米,较原先标准提升了 20 厘米 ,这不仅改善了空间高度,也利于室内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让住户空间感受更佳。
在住宅配置上,《规范》降低了设置电梯的楼层要求,从 “7 层及以上需设电梯” 调整为 “4 层及以上住宅设置电梯”。中建二局工程研究院副院长李六连表示,这一调整基于多方面考虑,既适应老龄化社会需求,解决老年人、行动不便者上下楼难题,又提升了住宅居住便利性和安全性。同时,电梯轿厢尺寸需满足担架进出需求,增强了日常应急能力 。从国际来看,日本和部分欧美国家通常要求 4-6 层住宅强制设置电梯,新规与国际通行做法趋同,彰显了居住标准的进步 。
国家卓越工程师、中国建筑科技研发序列首席专家叶浩文提到,目前中国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中,加装电梯是重点之一,且往往协调难度大、成本较高。新规要求新建住宅 4 层及以上必须设置电梯,从建造阶段就提升了住宅便利性,避免未来加装电梯的难题。此外,《规定》还要求住宅建筑的公共移动通信信号能覆盖公共空间和电梯轿厢,保障住户在电梯内日常通信及紧急情况下与外界的联系,也推动了住宅项目的智能化发展 。
提高墙体、楼板隔声性能,每套住宅都有满足日照标准的房间
房子的隔声性能一直备受住户关注。《规范》提高了住宅建筑卧室、起居室与相邻房间之间墙、楼板的隔声性能要求,提升了建筑外窗的隔声性能,并规定了电梯、水泵等建筑设备传播至卧室、起居室内的结构噪声限值 。
例如,卧室分户墙及分户楼板两侧房间之间的计权标准化声压级差和粉红噪声频谱修正量之和不应小于 50 分贝,相比之前《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中的 45 分贝,隔声性能提升了 11.1%,有效减少了邻里间空气噪声干扰,保障居家私密性。对于分户楼板撞击声隔声,《规范》要求卧室、起居室楼板的计权标准化撞击声压级不应大于 65 分贝,较之前 “75 分贝” 的限值,隔声性能提升了 13.3%,降低了楼上脚步声、家具移动声等对楼下住户的影响 。同时,电梯、水泵、变压器等公用设施设备传播至卧室、起居室的结构噪声以及卫生间排水立管的排水噪声都被纳入限值范围,进一步降低生活噪声干扰 。
在住宅保温、隔热、通风与日照方面,《规范》也提出明确要求。严寒和寒冷地区的住宅建筑应设供暖设施,夏热冬冷地区的住宅建筑应设供暖、空调设施或预留安装位置。每套住宅应至少有一个卧室或起居室能满足日照标准,且卧室、起居室、厨房均应有直接采光 。李六连称,这是首次以强制性国家标准形式,系统性整合并升级相关要求,旧版多为建议性要求,新规将其变为强制性,旨在提升居民居住舒适性,满足从 “有房住” 到 “住得好” 的需求转变。以日照标准为例,其关乎居住感受、冬季采暖负荷及居民身心健康,新规提出刚性要求,为提升生活质量提供制度保障 。
明确无障碍和适老化建设,提升燃气、电气等多项标准
《规范》还提出了许多人性化的建造标准 。在适老化设计上,卫生间便器和洗浴器旁应设扶手或预留安装条件;每个住宅单元至少应有 1 个无障碍公共出入口;提高了户门、卧室门、厨房门和卫生间门的通行净宽要求,方便老年人搀扶进出或乘坐轮椅进出 。
在住宅安全方面,《规范》针对燃气、电气、高空坠物伤人隐患等明确标准。电气方面,明确每套住宅电源插座的设置要求和数量,增加厨房电源插座数量,提升使用便捷度。为防止高空坠物伤人,要求栏杆要有防止攀登和物品坠落的措施、单元出入口设雨篷 。
这些强制标准关乎住房舒适度、安全性与便捷程度,标志着中国住宅建设进入品质时代,住宅从单纯 “居住场所” 转变为 “生活载体”,助力人们从 “住有所居” 迈向 “住有优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