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标准化工作需遵循《企业标准化促进办法》等规定,明确企业标准制定程序、公开要求及监管制度,旨在提升企业标准化水平,推动高质量发展。
企业标准化工作是企业提升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优化内部管理的重要途径,其相关规定主要依据《企业标准化促进办法》等法规文件。以下是对企业标准化工作的具体规定:
一、企业标准的制定
- 制定原则:企业标准应基于企业范围内需要协调、统一的技术要求、管理要求和工作要求而制定,且必须符合法律法规和强制性国家标准的要求。
- 制定程序:企业标准的制定程序一般包括立项、起草、征求意见、审查、批准发布、复审、废止等环节。
- 内容要求:企业标准应明确试验方法、检验方法或评价方法,并引用相应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国际标准。如无相应标准,企业可自行制定,但需确保科学合理、准确可靠。
二、企业标准的公开
- 公开要求:国家实行企业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和监督制度。企业应当公开其提供产品或者服务所执行的强制性标准、推荐性标准、团体标准或者企业标准的编号和名称。对于自行制定或联合制定的企业标准,还需公开产品、服务的功能指标、性能指标及对应的试验方法、检验方法或评价方法。
- 公开渠道:鼓励企业通过国家统一的企业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进行自我声明公开。如通过其他渠道公开,需确保信息可获取、可追溯和防篡改。
三、企业标准的监管
- 监管部门: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有关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企业标准化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
- 监管方式:采用“双随机、一公开”的监管方式,即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抽查情况及查处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
- 处罚措施:对于未公开产品服务执行标准、企业标准不符合法律法规或强制性标准要求、企业标准编号不符合要求等情况,将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的,将在企业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上公示,并由相关部门采取进一步的处罚措施。
四、其他相关规定
- 标准创新型企业制度:国家鼓励企业构建技术、专利、标准联动创新体系,提升企业标准化水平。
- 标准融资增信制度:鼓励社会资本以市场化方式建立支持企业标准创新的专项基金,金融机构给予标准化水平高的企业信贷支持。
- 企业标准“领跑者”制度:推动拥有自主创新技术、先进技术、取得良好实施效益的企业标准成为行业的“领跑者”。
综上所述,企业标准化工作需遵循一系列严格的规定和要求,以确保企业标准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这些规定旨在提升企业标准化水平,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